英国货车藏尸案:国际舆论战究竟是怎么个打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当日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回应,使馆已派负责领事事务的公参抵达埃塞克斯郡核实相关信息。当地警方表示他们正在核实死者的身份,仍无法确认其国籍。总警司安德鲁·马里纳(Andrew Mariner)在声明中称:“我们正在进行调查,以确定发生了什么事。这起命案是否牵涉走私人口,目前仍在调查”。
25日,CNN一名驻华记者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事件提问称:“为何中国公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这种极端危险的方式离开中国?”,这一带有强烈暗示的问题立即遭到发言人华春莹“回怼”:”你把这起案件先入为主设定为中国,把它和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系在一起,这个出发点很有问题,这反映出你思想深处的一些问题,你到底希望得到什么答案?”
26日下午,埃塞克斯郡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他们收到多个来自越南民众的关于失踪亲属的报告,警方未来将调查重点同步转向越南,以便继续调查遇难者身份。
11月1日晚, 英国埃塞克斯郡警方发表声明:警方目前认为上月发生的货车惨案39名遇难者均为越南人,并相信已经确定了部分遇难者家庭。
39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令人惋惜,跨国人口贩卖的法律罪责需要严肃处理。这一案件可报可评的新闻价值很高,但是为什么一再反转的舆情焦点始终要围绕遇难者的国籍问题?借题发挥,混淆视听是部分外媒的惯用手段,赫赫有名的大报竟也未免俗,现今以来西方媒体究竟在用什么样的视角报道中国呢?
一、文化霸权本位
二、政经与新闻“合谋”
三、境内外共振,万事皆可“泛政治化”
案件传回国内,在多数网民表达痛心、追问真相之时,一些“公知”详细地分析中国人的偷渡历史、偷渡原因,挑动舆论观点的对立分裂。“@陈有西”、“@真的没想到”等微博大V针对“福建人偷渡”称其“有前科”,“他们对偷渡特别热衷”等,“地域黑”言论激起福建当地网民的不满与抗议。个别媒体人在推特、YouTube等社交平台中发声,如“英国都降半旗了,我们的中国为什么无动于衷”,“华人把生命级的坑蒙拐骗输出到国际”等。在这些言论影响下,一些网民的负面情绪被“成功”挑动,贫富分化、人权保障、民主自由等话题再度泛起。
泛政治化是一种缺乏政治理性的行为,它使人们既不能对社会问题作出实质的理解和处理,也妨碍了正常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功能发挥。最关键的是,这种由西方媒体引导煽动对立以降低公众的政治认同的行为结果又会为其妖魔化中国提供口实。
在事实逐渐浮出水面之后,我国主流媒体开始发力,联合开展一场国际舆论“攻防战”。媒体将国内舆论视线引向该事件背后的国际偷渡问题,《环球时报》文章抛出“英国为什么会屡屡发生人口贩卖案件并有这么多的奴隶劳工”问题,并通过多起事例证明,猖獗的非法移民现象背后,英国和欧洲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参考消息》刊发专家解读称,部分美西方媒体此次表现得如此偏执且肆无忌惮,是长期的偏见与近期的心态失衡共同导致的结果。
这里的“先”首先体现在“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上,将重大新闻事件分阶段、有步骤地采用合适的传播策略,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即“议题”施加影响,进行引导,从而创造良性的舆论氛围。其次,体现在舆论场域上,抓住西方刻意回避的事实,从不同角度设置议题,通过打造新的子舆论场,掌控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最后,体现在新闻报道上,能在关键新闻节点抢得先机,并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力量巩固领先优势,那么先入为主的“首发效应”、引领导向的“羊群效应”等会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黄浩.新传播时代西方主流媒体叙事逻辑的嬗变与创新——以《纽约时报》《卫报》的几则重大报道为例[J].传媒,2019(16):54-56.
[2]郭信峰,宋玉远.浅谈十九大以来外媒涉华政治话题报道特点及对策[J].对外传播,2019(06):43-45.
[3]张辉. 国际舆论引导中的公共关系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4]姜岩,毛磊.如何打好国际舆论战的思考——以新华社报道为例[J].对外传播,2016(09):29-31.
[5]李明德,李巨星,刘婵君,高如.网络舆情中泛政治化现象的动力机制与因应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04):47-54.
-END-
重要开班通知
2020级
专题热点论述班
觅游新传考研匠心之作
觅
游
团
队
觅游出品 ● 必属精品